消毒機器人率先實現人機遠程融合 安全精準助力抗“疫”
消毒機器人在醫院中成功進行測試。
復旦大學工程與應用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工研院”)副院長甘中學、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黨委副書記耿道穎等多位專家學者組成攻關小組致力研發消毒機器人。
記者1日獲悉,他們三天完成方案和圖紙設計,不到三周就成功開發出消毒機器人第一代樣機,并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醫務人員一起試實驗應用。該消毒機器人率先實現人機遠程融合控制模式,安全性能大大增強。
記者看到,在醫院的樓道等敞開式空間、病房等較狹窄區域,安裝了成熟的紫外殺菌產品的消毒機器人自主無障礙行走、自動消毒,效果和應用前景得到了醫院護理部門的認可。
疫情防控期間,如何最大程度降低消毒人員被感染的風險,同時實現消毒過程和結果的精準控制成為醫院和學界思考的重要課題。甘中學表示:“看準就做,主動出擊,科研攻關不能等。”快速做出有實際應用價值的消毒機器人,為疫情防控貢獻實質性的力量。
作為機器人裝備實施攻關小組組長的甘中學表示,在已有移動平臺的基礎上,增加視覺系統、消毒設備及過程控制系統,使機器人隔著幾重墻壁也能“聽”到指令,自主運動到指示位置,實現人機遠程融合控制的自動消毒。他形象地解釋:“就像打槍一樣,指哪兒打哪兒。”
據介紹,最初,消毒機器人的使用環境被限定在同一局域網下,就像連接WiFi一樣,控制端不能離開一定范圍,無法實現長距離控制。“遠程”能不能再“遠”一些?這個問題曾困擾著攻關小組的成員。對此,研究人員采用云服務器作為中間代理,在一座大廈進行的噴灑測試中,從同樓層到相差十幾樓,控制人員在不同位置都能夠實現對機器人的遠程監控。
人機融合控制模式是保證安全性的一柄“利器”,也是攻關小組研發的消毒機器人較之其他產品的優勢所在。工研院智能工業機器人及應用工程實驗室青年研究員齊立哲告訴記者,在人機融合控制模式下,機器人自主運動的同時,控制端不僅可以實時看到它所“看”到的,還能監控它的狀態,一旦發現故障,可以控制或切斷它,甚至及時幫助它、優化它。
不同構造的病房分別需要噴灑多少消毒液?需要紫外線停留多長時間?每個區域的照射角是多少?可否將這些經驗形成一個數據庫?……甘中學表示:“對消毒過程的精準控制,已經納入二、三代機器人的規劃中。”據透露,工研院自主研制的紫外殺菌設備,將在第二代機器人上亮相。面向更廣泛的應用前景,“多自由度移動消殺病毒”的第三代機器人的開發也在緊張有序地進行中。
相關閱讀
-
破除隱性門檻!云南出臺49條措施降低制...
10月21日,省政府公布《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降低市場主體制度性... -
好消息!昆明首次申領居民身份證“跨省...
太方便了,節省了回去辦證的時間和往返交通費,證件照片還很漂亮,... -
“千鄉萬村氣象科普行 氣象科技下鄉”...
23日,在全國科技活動周到來之際,由中國氣象局、科學技術部、中國... -
廣西北海“一站式”自助服務區:讓居民...
在廣西北海,企業開辦審批需耗時多久?我們來看一組對比數據:2017年... -
策馬揚鞭!寧波社會治理“一件事”應用...
群租房安全隱患整治、僵尸車管理、車棚車庫綜合管理、餐飲油煙管控... -
福建首個智能氣象站在建寧試運行 為首...
記者從省氣象局獲悉,全省首個智能氣象站近日在建寧縣試運行。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