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智慧城管執法用上“千里眼” 擰干水分讓數據“說話”
合理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推動城市管理手段、模式、理念的創新,有助于城市管理更科學、更精細,也是促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一屏觀天下、一網管全城”,是武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探索超大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新路徑。眼下,武漢智慧城管建設以“一云、一湖、五中心、三體系”為基礎,逐步建成了城管主導、部門協同、公眾參與的現代化城市管理模式。
今年,武漢啟動“凈、平、明、綠、美、齊、優”七大提升行動,推動城市精細化管理。武漢智慧城管立足七大提升行動,將新技術手段與七大提升行動深度融合,下足繡花功夫、堅持以人為本,用智慧手段讓城市更聰明、更暖心。
吸收群眾意見 織密共管共享“針腳”
武漢體育中心地鐵站D出口,共享單車亂停亂放、堆積嚴重,影響進站。市民黃先生通過微信小程序“武漢城管隨手拍”予以上報。武漢經開區沌陽街收到系統提示,立即組織人員赴現場清理。僅用1個小時處理完畢,并回告整改情況。
青山撫順街三弓路至園林路之間,一處鐵窨井蓋低于路面幾公分。每晚貨車通行壓過,不斷響起的咣當聲,吵得周圍居民難以入眠。中午,市民劉先生撥通了市長熱線。當天,青山區城管執法局修復好井蓋,并回訪劉先生。
“隨手拍”小程序、市長專線、12319城管熱線、城市留言板、第三方巡查上報……截至今年12月初,由武漢城管執法委搭建的民意云平臺已匯聚14種民意來源渠道,累計收集群眾各類投訴、咨詢及建議507萬余條。
武漢市城管執法委指揮調度中心,偌大的電子屏幕墻上,全市每天受理的案件情況、民意投訴熱點問題,以及各區投訴辦理量、問題類型、時段、滿意率排名等信息清晰可見,并可按照周、月、年三個時間周期一鍵生成報告。
民有所呼、我必有應。平臺構建了任務案件錄入、派發、簽收、處理、審批、歸檔一整套閉環流程,實現全程跟蹤、專人受理、節點記錄、超時督辦,確保推動第一時間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鼓勵市民“隨手拍”“管閑事”,相當于以流動的電子眼織起了一張監督的天羅地網,覆蓋城市管理的盲區堵點。今年6月起,武漢市城管執法委還在全市開啟了“隨手拍”舉報有獎活動。截至12月8日,依靠“武漢城管隨手拍”受理市容秩序、環境衛生等群眾投訴27萬余件,日均投訴量1700余件,2328人次領取獎勵。
執法用上“千里眼” 渣土車戴上“緊箍”
違法建筑、敲承重墻、工地擾民等頑癥痼疾,怎么管?面對“入戶難、取證難、恢復難”的執法難點,又該怎么辦?
有了智能技術加持,執法不再是貓抓老鼠的游戲。通過建設執法監督平臺及查違控違、建筑垃圾、油煙噪聲等專項執法平臺,武漢城管系統已實現執法全程追溯、閉環管理,用數據規范執法,有效防范“人情案”。
近日,蔣某因在自家經營店門口亂堆放雜物且未及時整改,收到了洪山區梨園街城管中隊執法人員開具的行政處罰單據。蔣某拿出手機,掃描單據上的二維碼支付罰款,并將亂堆放雜物搬至室內,案件當場辦結。
這是武漢城管在全國城管系統內首創的“罰繳分離”執法現場。以前被執法人最少要花半天時間繳納罰款,現在只需要1分鐘。同時,通過執法記錄儀,執法全程數據全部傳輸至平臺,所有執法案件“一案一檔”,執法過程可追溯。
2200個人行道上的“城市視頻監控”,137個人行天橋上的高清攝像頭,37處施工工地專業監控設備,32個燃氣站點實時監管設備,33輛執法車、公務車上的行車記錄儀……在武昌區,廣泛布局的“天眼”成為城管執法大隊“非現場執法”的利器。
武昌區金沙路上,一臺貨車占道售賣水果。“天眼”迅速取證保存,并通過武昌區建立的信息庫,查到違法當事人信息,向其發送了責令整改的短信。違法無所遁形,沖突矛盾鈍化,“非現場執法”進一步提高了執法辦案效能和精細化管理水平。
每一噸渣土,從產出、運輸到消納的全過程,都被武漢市城管執法督察總隊使用的建筑渣土監控平臺盡收眼底。平臺錄入了武漢市164家企業、8387臺車、549個工地、302個渣土消納點的信息,實時直觀展示全市棄土流向、區域出土量和消納量。
“每臺渣土車都裝有北斗智能車載終端,憑軌跡記錄可以知道該車有沒有隨意棄土,一旦車輛違規,平臺就會立即發出警報,便于執法人員及時趕往現場處置。”武漢市城管執法督察總隊相關負責人介紹。
此外,遙感影像+AI識別技術、傾斜實景三維、視頻流全景技術、BPM流程等“黑科技”,相繼被引入戶外廣告實景自動巡查采集系統、查違控違監管系統、餐飲油煙監控系統等一線執法場景,實現智能識別、自動督辦、源頭控制。
全面數字化管理,不僅要“鏈”萬物,更要實現“人機物”三元融合。在武漢市城管執法委指揮調度中心的綜合執法平臺,全天24小時,武漢市7500余名執法隊員、協管隊員實時在線情況不斷更新。地圖上隨機選一條街道,點擊在線人員,即可查看該隊員的所屬機構、聯系方式、行動軌跡等信息,并通過短信、視頻等方式實時連線調度。
全市785座橋梁 建立“一橋一檔”電子化戶籍式管理
“嘟嘟嘟……”武漢市橋隧中心監測平臺,一陣急促的聲音響起。大屏幕上,波形曲線急劇變化,紅燈閃爍。
“高架橋主梁有輕微位移!”好在有橋梁結構運行監測系統,通過安裝在橋梁內部的各類傳感器,實時感知、及時預警。值班人員立即上報:“堵車造成大橋過載,需要疏通車流。”很快,有關部門前往處置,大橋運行狀態恢復正常。
智慧監管平臺,是武漢城管對各類城管設施運行情況和危險隱患實施在線監測、前端感知和數據整合的智慧管理系統,包括橋固氣安、燈明景靚、精致環衛三大項內容。
2017年,武漢市橋隧中心開始建設城市橋梁智慧管理系統,目前已完成一期、二期建設。全市785座橋梁,建立了“一橋一檔”的電子化戶籍式管理,綜合展示橋梁概況、橋梁卡片、巡檢信息、安全評定結果、橋梁圖紙以及監測數據。
預計今年底,338座橋隧中心自管橋梁可實現在線監測全覆蓋。目前,系統已安裝7286個各類型傳感器,檢測支座位移、主梁橫向變形、噪聲、車輛荷載、路面溫度、環境溫度等14項指標,實現橋梁健康狀態自動化檢測、數據回傳、分析告警。
以“視頻監控、聯網預警、應急指揮”為主要監管手段,武漢城管還建立了智慧燃氣綜合監督平臺。該平臺融合全市燃氣企業信息、燃氣場站基礎信息、燃氣器具、燃氣運輸車輛、燃氣安全監管人員五大數據庫,制定了全市統一的燃氣安全巡檢標準,可對各區的燃氣管理工作發布通知、督辦指令,調取檢查執法記錄信息等。
日常查詢中,掃二維碼,即可全面掌握氣瓶的實名制銷售信息、燃氣用戶、氣瓶檔案、氣瓶配送,以及對氣瓶的入戶安檢情況。截至目前,通過氣瓶流向監督、用戶登記、倒查溯源和聯合共管,武漢市150多萬支液化氣鋼瓶已被納入全生命周期監管。
通過精致環衛管理,建立垃圾收運處理全流程、全環節的信息化管理平臺;通過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系統,采集分類收運車輛定位、車載稱重數據,建設垃圾分類數據庫……在武漢智慧城管管理平臺不斷豐富完善。
流動紅旗發給誰? 擰干水分讓數據“說話”
城市管理得好,最高獲獎100萬元,城市管理落后了,最低被罰30萬元。今年,武漢市城管執法委提出,每月拿出400多萬元,獎勵“大城管”考核先進區街,對落后的區最低給予30萬元處罰,對連續兩次倒數第一名(黃旗)的區,將約談分管副區長。
考核公平性重要性凸顯。武漢智慧城管建立完善了第一時間發現、上報、處理問題的工作機制,通過考核獎勤罰懶,實行流動紅黃旗制度,并將考核排名結果公布媒體,保證考核結果客觀公正。
實現第三方檢查問題實時采集上傳,自動分派到各區、街處理、對問題處理狀態動態跟蹤,對超期案件進行督辦;自動計算各區執法類、第三方檢查類各項考評得分,各區可登錄考核平臺進行查看本區實時得分情況。
工作與考核同步進行,實現問題一屏顯示、自動推送,考核過程實時可見、整改結果一目了然、考核結果客觀公正。
該平臺實現了大城管考核全過程動態、公開、透明管理,平臺上線以來,共發現需整改問題238.9萬個,已完成整改問題238.4萬個,整改率為99.8%,各區限時整改率均逐年穩步提升。
目前,武漢市城管執法委正在開展智慧城管系統數據協同應用提升工作,通過對各系統核心指標梳理,結合業務管理需要,運用CIM、GIS、大數據分析等新技術,構建智慧城管應用場景。
下一步,武漢市城管執法委將啟動智慧城管二期建設,按照城市運行“一網統管”要求,打造集約式、協同化的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深化路政、執法、查違、應急等業務信息化應用,推進橋梁、燃氣、環衛等設施物聯成網。推動城管數據平臺與“智慧城市大腦”深度對接,利用視頻識別、物聯感知、AI分析等技術提高事件智能發現及處置能力。整合城市管理力量,深化智能監管應用場景建設,推動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的業務協同管理和服務,實現從單一事項處置小閉環到行聯動監管大閉環。
武漢市城管執法委將以解決城市管理難點、痛點問題為導向,繼續整合打通業務數據,進一步深挖各專題應用場景需求,建立起發現、預警、分析、處置閉環化管理模型,打造武漢市城市治理亮點。(金輝 呂菲 費帆 王凱 汪洋)
相關閱讀
-
破除隱性門檻!云南出臺49條措施降低制...
10月21日,省政府公布《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降低市場主體制度性... -
好消息!昆明首次申領居民身份證“跨省...
太方便了,節省了回去辦證的時間和往返交通費,證件照片還很漂亮,... -
“千鄉萬村氣象科普行 氣象科技下鄉”...
23日,在全國科技活動周到來之際,由中國氣象局、科學技術部、中國... -
廣西北海“一站式”自助服務區:讓居民...
在廣西北海,企業開辦審批需耗時多久?我們來看一組對比數據:2017年... -
策馬揚鞭!寧波社會治理“一件事”應用...
群租房安全隱患整治、僵尸車管理、車棚車庫綜合管理、餐飲油煙管控... -
福建首個智能氣象站在建寧試運行 為首...
記者從省氣象局獲悉,全省首個智能氣象站近日在建寧縣試運行。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