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舞盛世,人和年豐
(資料圖片)
2月21日,本是一個普通的日子,但對于淮南市壽縣保義鎮(zhèn)來說,卻是一個鑼鼓喧天歡樂吉祥的日子,因為今天是農歷二月二,是我國民間俗稱“龍?zhí)ь^”的日子,這一天,人們在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中歡慶傳統(tǒng)節(jié)日。
當天,在保義集街道上,伴隨著喧鬧的鑼鼓聲和此起彼伏的煙花爆竹聲,身著五色彩衣的舞龍人揮舞著不同顏色的條條巨龍踩街巡演,來自當?shù)睾椭苓呧l(xiāng)鎮(zhèn)以及壽縣、鳳臺、六安等地看熱鬧的人匯聚一塊,人山人海。
傳說,明朝洪武年間,黃、夏、張、洪、常五大家族相繼遷入壽州南一處地勢高崗的地方,叫余家冢,因地勢高又做為漁民曬網、休憩之地,故有“曬網灘”之說。
為繁衍生息,和睦相處,保住義氣,五大家族共議將余家冢改為保義,保義集也由此而生。為表示友好和睦,和平共處,五大家族共建“五福庵”(“五福庵”已倒塌,但現(xiàn)仍有部分墻體和殘磚碎瓦),以祈求上天庇佑。由于保義集屬江淮分水嶺地區(qū),時常久旱無雨,農歷二月初二又為龍?zhí)ь^之日,五大家族決定在每年的“二月二”這一天由各姓氏自扎黃、紅、青、藍、白五種顏色祥龍沿街舞耍,家家戶戶都準備炮竹迎接祥龍的到來,祈求上天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保佑一方平安,充分體現(xiàn)了五大家族的和睦相處。
扎龍燈的竹子是用生長多年且韌性極好的荊竹,龍頭的骨架扎成后糊上彩紙,彩紙上貼滿用金箔紙制成圓錐狀的“鼓釘泡”,安裝兩個彩燈泡做龍眼,用上色的上等絲麻做龍須,把龍頭裝扮得目光炯炯、須髯飄飄、威風八面。龍尾是扁的,像鯉魚的尾鰭,還有許多刺,龍頭和龍尾都有許多彩色紙片做成的鱗甲。龍身由若干竹條扎成圓筒狀,節(jié)節(jié)相連,外面覆罩透光效果較好的白布,里面點上蠟燭,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掌竿,舞動起來銀光閃爍,煞是好看。
舞龍的都是鎮(zhèn)上五大家族的后生。他們舞龍時,每個人要承受50 多斤的重量,并要連續(xù)兩個小時不停地跟著龍珠的指揮上下舞動。雖然舞龍是件苦差事,但五大家族的人極為重視,每年“二月二”早晨,后生們早早穿戴好服飾,來到廣場,做好相關準備。
舞龍的時候,常常伴有數(shù)十盞云燈相隨,幾十位后生舉著巨龍在云燈里上下穿行,時而騰起,時而俯沖,變化萬千,間有爆竹煙花,大有騰云駕霧之勢!下面簇擁著成百上千狂歡的人們,鑼鼓齊鳴,蔚為壯觀,好不熱鬧!龍燈舞蹈時,一人手持龍珠,在龍頭前領舞,隨鼓樂伴奏,表現(xiàn)龍搶寶珠。龍燈的動作有神龍擺尾、龍潛九淵、金龍蟠玉柱等。游、穿、騰、躍、翻、滾、戲、纏等動作和套路,充分展示龍的精氣神韻。舞弄起來,左聳右伏,九曲十回,時緩時急,蜿蜒翻騰,輕捷矯健。或由兩條龍一起表演二龍戲珠,扛龍頭者單膝著地,做搶奪龍珠之勢開始左右搖轉,后面的龍軀也隨之翻涌舞動,一時雙龍互舞,動作有金龍噴水、雪花蓋頂、白鶴展翅、雙跳龍門等,時而凌空穿梭,時而迂回俯沖,如翻江倒海之勢,似騰空破浪之狀,精彩紛呈讓人目不暇接。
二月,是春天號角吹響的時候,是姹紫嫣紅萬物復蘇的時候。我們這些龍的傳人,就從“二月二”出發(fā),以龍的姿態(tài),勇往直前奮力拼搏,用我們的智慧,永不言輸?shù)念B強精神,去開創(chuàng)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顧明黃文理)
相關閱讀
-
陜西榆林市鄉(xiāng)村振興規(guī)劃發(fā)展指導中心開...
中國農科新聞網是農業(yè)科技報社順應網絡時代新媒體發(fā)展趨勢,在三農領域 -
寶雞市渭濱區(qū):新民巷好吃街火了,果然...
中國農科新聞網是農業(yè)科技報社順應網絡時代新媒體發(fā)展趨勢,在三農領域 -
全球看熱訊:商洛市山陽縣:“三抓三強...
中國農科新聞網是農業(yè)科技報社順應網絡時代新媒體發(fā)展趨勢,在三農領域 -
商洛市山陽縣:“四個強化”扎實推進國...
中國農科新聞網是農業(yè)科技報社順應網絡時代新媒體發(fā)展趨勢,在三農領域 -
雨丹協(xié)作結碩果 許家塬村產業(yè)興
中國農科新聞網是農業(yè)科技報社順應網絡時代新媒體發(fā)展趨勢,在三農領域 -
陜西榆林橫山區(qū):“一件事一次辦” 讓...
中國農科新聞網是農業(yè)科技報社順應網絡時代新媒體發(fā)展趨勢,在三農領域